女子在郊外被蚊虫叮咬了一口,被咬后竟然发现有东西在动...

07-10 10:12:14来源: 搜狐健康

  丁香园网站普外科版主分享了一个俄罗斯医院的病例:

  32 岁女性,2周前在莫斯科郊外写生,曾有蚊虫叮咬,后发现皮下活动性结节,患者结节肿大处有痒痛,时有发作,没有其它,来当地眼科就诊。

  两周前,患者在左眼下发现皮下结节(图左上方),五天后移动到左眼上,十天后移动到嘴唇上(图右上方、图左下方),患者随即手机自拍记录结节活动情况。

  #真相来了#@健康真相官@头条健康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病?原来是一种寄生虫感染:

  医生通过皮肤清创处理,从眼睑上取出完整寄生虫样结构,并伴长圆形结节(上图右下方)。

  手术切除虫体鉴定为匐行恶丝虫(Dirofilaria repens),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丝虫线虫,狗和其他食肉动物是最终的宿主,蚊子作为载体。而人类为其中间宿主。

  雄虫长约16厘米,雌虫长约28厘米,呈白线状。雌成虫与雄虫在心室内交配后产生胚胎性微丝蚴。蚴随血流至皮下,当蚊虫或蚤叮咬吸血时进入昆虫体内发育,最后到达唾液腺和口器中。当蚊、蚤再叮咬其他犬时,微丝蚴逸出,钻入人皮下、肌间、脂肪组织内发育长大,再经静脉移行进入右心室,待8~9个月成熟。

  这是匐行恶丝虫(Dirofilaria repens)的幼虫移行导致的,就好比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导致人患有囊虫病一样;这时候人就是他的中间宿主而已,在人体内它并不能发育成熟成为成虫,这种幼虫要被食肉动物吃掉进入消化道后才能发育成为成虫。

  不过这种幼虫对中间宿主的损害还是很大的,和囊虫一样,除了可以在肌肉和皮下移行,还可以寄生到神经系统和眼睛,记得很屠呦呦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另外一位就是研究和治疗丝虫病导致的“河盲症”。

  这种丝虫病世界各地都常见,该寄生虫的生活史所需的中间宿主是吸血昆虫——蚊子等,因此每年蚊子最活跃的6~10月为该病的感染期。其中感染最强期是7~9月。犬的性别、被毛长短、毛色等与感染率无关;而饲养条件的不同与感染率密切相关。户外饲养犬感染率高于室内饲养犬。台湾的一份调查结果还显示:该病的流行可能与风速、温度、湿度以及海拔等有关。

  011年5月至2012年8月,香港发生3例病例,患者分别在眼皮、颈部及腹部发现有脓肿凸起,将凸起部分切开后,均发现同一种新型恶丝虫。而3位病人都曾经被蚊虫叮咬过。他又称,其后检验约200只流浪狗,发现有6只身上带有恶丝虫,估计均是由蚊虫传播,推测新发现的寄生虫也是由狗经蚊虫传染给人类。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发现的这种全新型狗寄生虫,被命名为“香港型恶丝虫”。

  这名女子比较幸运,在切除寄生虫之后很快康复。